以上JavaScript為基礎功能,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青年是推動地方創生不可或缺的力量

:::首頁 / 人文社會 / 青年是推動地方創生不可或缺的力量
青年是推動地方創生不可或缺的力量
  • 作者

    陳信揚
  • 簡介

    陳信揚簡任技正於1999年進入政府部門服務,歷經臺北市政府、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及國家發展委員會等不同部門歷練,熟稔中央與地方政府運作機制,2013年獲選模範公務員。目前專責地方創生政策之擬定及跨部會資源協調工作,同時負責文化、教育類別、農村再生之中長程計畫審議業務,與地方創生青年及相關部會互動頻繁,具政策溝通及推動執行力。

  • 單位

    國家發展委員會
  • 標籤

  • 分享文章

    基於國際授權條款4.0,您可免費分享此篇文章

  全球都市化趨勢銳不可擋,而臺灣區域人口分布不均的問題也日形嚴重。為此,行政院自2019年起推行地方創生政策。經統計,回到地方創業的公司團體,較成功者,除能穩定發展本身的事業外,亦能帶領社區鄰里共同參與投入生活周遭的課題,發揮「共好」精神。

  國發會以青年培力工作站為重點方式深入地方,發掘在地力量,給予最直接的支持,期透過在地蹲點多年經營地方創生事業之青年,帶領有意返鄉的青年紮根地方,串聯地方公私部門協助永續推動經營地方創生事業。2020年將選出30組優先補助,讓更多青年學子有機會回到故鄉貢獻所學服務鄉里,創造地方「工作」與「人」的良性循環,達成均衡臺灣目標。


   地方創生是國家當前重要政策,臺灣自2019年1月起推動地方創生至今已進入第3個年度。

  依2018年8月公佈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預估到2065年臺灣總人口將減少為1,735萬人,其中新生兒的出生數將減至9萬人,相較2017年的新生兒出生數19萬人,減少的幅度高達50%以上;同時,在人口分布上,至2065年,總人口有70%以上會集中於六都,對照聯合國2018年發布之全球都市化預測,至2030年,將有41個大都市會發展成為人口超過1,000萬人之巨型都市,顯見都市化趨勢銳不可擋,臺灣區域人口分布不均的問題日形嚴重,導致青年人口不斷遷離鄉村地區,往都會區集中,鄉村地區的勞動力及產業發展也產生缺口,城鄉落差越來越大。

  行政院自2019年起將「地方創生」政策列為施政核心項目,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宣示2019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透過國發會全面整合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及民間力量,協助地方之產、官、學、研、社,由下而上盤點地方DNA,凝聚地方共識,初期以鄉鎮公所作為當地創生事業提案主要收件窗口,整合提出符合當地需求之地方創生計畫,循程序提報「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工作會議辦理。

  然而,在計畫推動過程中,國發會透過近兩百場現地訪視、座談及個案輔導會議造訪地方,發現人才返鄉仍有諸多課題待解決,包括:青年返鄉做什麼?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業師、創生經營空間以及適宜的生活環境條件等;此外,目前地方政府相關專業、人力、提案整合能力及執行力普遍不足,外部協力團隊能力參差不齊,創生提案內涵、創新性及創造力不足等,這都是目前推動創生主要的困難與挑戰。

  經初步統計分析,回到地方創業的公司團體,從草創期至事業穩定期約需9.8年的時間,其中從事地方創生事業較為成功者,除能穩定發展本身賴以為生的事業外,亦能對於家鄉面臨生活周遭的課題,帶領社區鄰里共同參與投入,發揮「共好」精神,總而言之,關鍵人物KEYMAN的人格特質至關重要,包括與地方各界人士保持友好關係、不計較付出之心力,及能主動參與相關地方創生事業者交流互換經驗等。

  為此,國發會積極思考地方創生政策之精進,提出「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經行政院2020年10月5日核定,於前瞻計畫中規劃每年編12億元推動地方創生,並以青年培力工作站為重點方式深入地方,發掘在地力量,給予最直接的支持。

  青年培力工作站的設置,目的為強化青年留鄉或返鄉支持系統,由45 歲以下並已在地蹲點經營地方創生事業5年以上之青年,擔任計畫主持人,陪伴輔導有意返鄉的青年紮根地方開創地方創生事業,串聯地方公私部門協助永續推動經營,吸引人口回流地方,與日本地方創生協力隊媒合招募外地具專長的人士至地方服務不同,更能深入瞭解體認當地創生需求。

  每一個工作站單一年度最高補助300萬元,主要包括補助房租、人事費及業務費,工作站的工作包含舉辦人才培育與知識分享交流活動,協助返鄉青年連結地方需求,進一步提出可持續自主營運模式且有助於地方共好之創生事業,工作站同時也須作為在地諮詢與人際網絡連結介面,蒐集在地閒置空間及房屋資訊,媒合人口回流之需求等工作。本年度首次募集已有374組團隊報名徵選,最後將選出30組優先補助推動,希望藉由這30組青年工作站發揮種子的示範效益,於地方深根茁壯,讓更多青年學子有機會回到故鄉貢獻所學服務鄉里,創造地方「工作」與「人」的良性循環,吸引人口回流,達成均衡臺灣目標。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