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過九份二山-農村產業「震」興
自2020年以來,全球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持續影響,已改變人們原有的生活樣貌,也為全球經濟、產業型態帶來不可逆的變化。在疫情之下,觀光旅遊業、餐飲業、零售業等需實際接觸的產業型態最先受到衝擊,各國為防堵疫情實施的封城措施,卻帶來產業供應鏈斷鏈的風險,衝擊高科技產業的生產。然而此一衝擊,也讓產業相繼尋求智慧化生產、數位化等措施,設法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意外地加速了高科技及數位化產業的發展;此外,防疫物資和防疫科技更備受關注,使得生醫產業得以在疫情之下逆勢成長,為科技發展帶來全新的機會與挑戰。面對這些全球性的衝擊與影響,本文嘗試從新冠肺炎對全球科技發展的啟示,進一步聚焦檢視臺灣在後疫情時代逐漸發展應用的關鍵科技,以及綜整歸納臺灣未來的科技需求與科研發展方向。
新冠肺炎對全球科技發展的啟示
20世紀初期的西班牙流感疫情,為當時的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例如:勞動力短缺促使女性步入職場、反殖民主義的興起、更重要的是這場世紀大疫讓各國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遂而建立公共衛生體系並加速醫學的發展。到了21世紀,人類仍與各種新興傳染病奮戰,從2003年的SARS、2009年H1N1新型流感、2012年的MERS、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新興病毒不斷地挑戰我們的醫藥衛生與科技。不同於過去的是,在經歷多場與疾病對抗的戰役後,人類累積的公共衛生和防疫知識已經優於20世紀初,並將許多科技應用於防疫中,因此,即便此次的新冠疫情對全球公共衛生帶來衝擊,卻也為全球科技發展帶來啟發。
在病毒擴散及各項管制措施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科技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公衛系統及各產業上,不僅可減緩疫情傳播,更能降低醫療人力需求,同時也縮減防疫及封鎖政策所造成的經濟損失1。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數位科技更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方向,各界體認勞動市場彈性以及資訊管理的重要,如何應用新興科技提升工作環境的彈性,並強化產業的數位資料庫以及資安保護,使產業供應鏈更有韌性,能隨時因應不同挑戰,將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
整體而言,新冠肺炎疫情雖然衝擊各國的產業和經濟發展,卻也促使各行各業順應疫情,運用各項科技如遠距技術、人工智慧、虛擬實境、資訊安全、自動化生產線等技術來做出改變。除此之外,產業界也面臨各個層面上數位轉型的壓力,除了供應鏈重組的問題外,在後疫情時代的人力資源分配與管理,以及遠距工作時的資安防護與資料管理議題,也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的重點2。
後疫情時代的關鍵科技與應用情境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的食衣住行等生活逐漸轉向線上化及遠距化,也將帶動宅經濟及零接觸經濟的發展,並加速遠距醫療、精準健康等新型態醫療產業的變革。如在大數據與資料管理方面,由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與臺灣產業國家隊打造的超級電腦「臺灣AI雲」,在疫情期間便推動「御守臺灣‧科技抗疫」專案,開放各界申請運用超級電腦,進行大數據資料分析,應用於防疫相關工作,例如:醫療相關的影像辨識與數據探勘、疫調用的電子圍籬、穩定民生的口罩地圖、以及政府政策透明化溝通的「疾管家」等,透過公私合力一起用科技抗疫3。以目前臺灣已有多達200多萬人在使用的LINE防疫機器人「疾管家」為例,除了運用大數據資料外,更利用AI聊天機器人以降低人力負擔,在疫情中成為政府防疫與溝通政策的最佳利器。在疫情爆發之初,來自各方的資訊零碎且混雜,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便藉此提供民眾正確的防疫觀念以及疫情動態,不僅加快了官方訊息的傳播,也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的力量。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許多學校將課程改為線上教學、企業則讓員工在家工作,遠距教學及遠距辦公的技術便顯得相當重要,此外,為了讓學生及上班族在家也有上學及工作的氛圍,虛擬實境(VR)的技術也再度成為話題。在疫情期間,由於醫院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區域,民眾若有小感冒等症狀,則可利用遠距醫療的方式,減少進入醫院的需求,降低感染風險,例如:臺灣的AI智慧醫療權威李友專教授便在疫情初期與萬芳醫院皮膚雷射美容中心石博宇醫師共同發起「TWcanhelp皮膚科醫師國際公益計畫」,提供海內外民眾免費線上諮詢即時且專業的知識。
面對這些轉變,未來需整合數位科技,發展跨領域智慧應用科技,同時加深數位網路以及資安的發展,拓展更全面性的智慧化產業。除此之外,也應加強推動數位學習,以及強化地方數位建設,避免線上遠距教學的興起導致數位落差與城鄉差距的擴大,同時培育跨領域人才,以因應未來的人力需求。
臺灣面對之科技需求及科研發展方向
回首過去這一年多來,臺灣的科研成果及在防疫作為上的運用在此次疫情中備受全球肯定,藉著發達的網路與資通訊產業,以及厚實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科技,運用科技抗疫,阻絕疫情蔓延,減緩疫情帶來的影響,使臺灣不僅成為全球成功抗疫的典範,經濟成長率更逆勢上揚。
2020年臺灣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同時也面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以及高齡少子化等多重挑戰,經濟與產業發展面臨嚴峻考驗。2020年12月我國政府辦理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帶出未來科技發展的四大面向,包含:人才與價值創造、科研與前瞻、經濟與創新、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顯示在後疫情時代後的科技發展,臺灣除了著重在基礎的研發外,更側重於跨領域的人才培育以及產業上的應用4。面對新的一年,臺灣將持續累積科研實力以回應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同時以「創新、包容、永續」的理念,強化跨部會、跨領域以及公私合作,善用資通訊、生醫及人工智慧等科研能量,與國際頂尖科研組織共同合作,迎接未來的新挑戰。
1國家發展委員會,〈後COVID-19 臺灣經濟發展對策〉,2020年5月14日
2勤業眾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觀點智囊包〉,載於:https://www2.deloitte.com/tw/tc/pages/about-deloitte/articles/tw-Covid19-Newsletters.html)
3科技部,〈「御守臺灣・科技抗疫專案」徵件啟動 臺灣AI雲與資料集平臺挺你 共同對抗COVID-19 守護臺灣〉,2020年4月3日。
4陳建仁,〈後疫情時代的啟示:以科技發展回應變局〉,2020全國科技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2020年12月21日。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