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特性的捕捉者-獵風者衛星
作者
黃炳照簡介
黃炳照講座教授任職於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目前兼任永續能源發展中心主任及臺灣建築科技中心建築節能研發中心主任。曾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與學術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等殊榮,發表超過400篇SCI論文及擁有超過50件專利,論文引用數超過20,000次,h-指數達71,研究成果豐碩。
單位
臺灣科技大學文章來源
https://ntust518labfile.wixsite.com/nanoelectrochemistry-
標籤
-
分享文章
基於國際授權條款4.0,您可免費分享此篇文章
隨著攜帶式與穿戴式電子產品、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電池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日形重要。主要因電池具有高效率的儲能及放電能力,雖然,近年來電池的科技有顯著的進步,目前電池的性能尚未能滿足人類對高能量與高安全電池的需求。一般電池需要正極材料與負極材料的搭配,正極材料與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與電池的能量密度成正比,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200 Wh/kg或600 Wh/L,因正極與負極各佔有一定的體積或重量,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雖然可透過生產薄膜鋰電池,提昇其能量密度,惟生產薄膜鋰電池的成本高且生產過程中有安全疑慮,仍不盡理想。
黃炳照教授帶領台灣科技大學永續能源發展中心團隊,長期發展電池與燃料電池材料。近期透過電解液與人工固態電解質界面的工程,發展無陽極鋰電池,一種無需陽極材料的電池,此電池中的正極含有鋰離子的材料,在充電過程中,鋰離子會離開正極,經由電解液,以鋰金屬形態沈積於負極電流收集器,成為一薄膜鋰電池。此種電池因這樣獨特的設計,可提供高能量密度約為400 Wh/kg或1200 Wh/L。
目前商用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約為200 Wh/kg或 600 Wh/L,無陽極鋰電池之能量密度約為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的2-3倍,且其具有製程簡化與低成本等優點,惟其充電及放電過程中,牽涉到鋰金屬的沈積與溶解的現象,且由於鋰金屬高活性的本質,常導致過程中鋰與電解液的反應與失活鋰金屬的形成,因而可用活性鋰金屬會隨著循環次數而降低,無陽極鋰電池之電容量則隨之衰減。為了克服上述的問題,並提昇無陽極鋰電池之循環壽命,黃教授團隊透過電解液工程與人工固態電解質界面的工程,來提昇無陽極鋰電池的性能。本文將簡單介紹如何由電解液工程來改善無陽極鋰電池的性能。
黃教授團隊以局部高濃度電解質的概念為研究基礎。高濃度電解質與一般電解液的差異,在其鋰離子溶合結構的改變。在一般電解液,鋰離子主要與強溶合溶劑溶合,如碳酸乙烯酯溶劑(ethylene carbonate, EC);在高濃度電解質中,鋰離子與溶劑的溶合配位數會降低,並與陰離子形成離子對,經由團隊的理論計算瞭解,這不僅改變電解質中鋰離子溶合結構,更同時會改變吸附於鋰金屬表面的物種,進而可調控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層的組成,獲得優異的界面物理化學性質,及抑制鋰枝晶的形成與提昇庫倫效率。惟高濃度電解液的缺點為成本高,且因濃度提高,其粘度增加,導致離子導電性降低。本研究透過在電解液中添加一具較低溶合能力之溶劑作為稀釋劑,降低其粘度,使其與商用電解液具有相當的導電性,並維持高濃度電解液中鋰離子的溶合結構,如下圖所示,其可形成優異的固態電解質界面。黃教授團隊已據此發展優異性能的電解液配方,可大幅改善無陽極鋰電池的性能。
黃教授團隊並進一步進行快速篩選優化電解液的研究,如下圖所示,發展出一系列高安全性且耐高電壓的電解液,其不可燃性如影片所示,此電解液不僅可形成穩定的負極及正極固態-電解質界面外,並可抑制鋰枝晶的成長及降低電解液的進一步分解,提昇庫倫效率及無陽極鋰電池的循環壽命。另外,此新型電解液可用於一般商用高電壓鋰離子電池(4.5~4.9 V),如高電壓尖晶石正極材料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層狀正極材料鋰離子電池等,其循環壽命及庫倫效率遠優於一般商用電解液,且由於其不燃性及可抑制鋰枝晶的成長之特性,可大幅提升電池的安全性,極具取代現有商用電解液之潛力,此核心技術已申請多國專利,亦可提供台灣發展本土化電解液之基礎,為台灣電池產業奠基,厚實台灣電動機車產業與綠能儲能產業的競爭力。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