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JavaScript為基礎功能,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科研成果作為產業後盾,解決中小企業痛點

:::首頁 / 人文社會 / 科研成果作為產業後盾,解決中小企業痛點
科研成果作為產業後盾,解決中小企業痛點

部會攜手合作 協助產業創新

  產業持續創新是產業競爭力的基礎。儘管臺灣的經濟型態正在往「創新驅動」模式轉型,然而,作為臺灣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卻往往因為資源限制,自動化水準通常難以與跨國公司相提並論。特別是當中小企業想要採用大數據、人工智慧 (AI)、機器學習和物聯網 (IoT) 等先進技術的時候,成本考量一直以來都是難以跨越的障礙。因此,如何有效透過政府力量,整合國際創新創業資源,強化臺灣內部創新能量以及人才,進而提升臺灣產業價值,讓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業形成夥伴關係,讓臺灣廠商轉型升級,將是未來臺灣發展重點之一。

  為扶植臺灣的新創產業,科技部與經濟部、國發會串接整合政府新創資源,包括三個面向:三部會接棒育成模式、導入國際級加速器、建立新創整合資料庫。在三部會合作模式之下,科技部著重在前期育成階段,也就是推動我國本土研究成果轉化及早期技術商業萌芽,以發展臺灣的新興產業機會。例如,科技部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以學研創業第一哩路的最佳夥伴著稱,引導學研團隊將技術研究轉化為商業點子,並且傳授創業基礎知識、商業演說技巧以及橋接創業種子資金資源。計畫執行至今,已培育超過3000位青年創業者,創造超過1500個工作機會。此外,科技部也著力於拓展早期創業團隊的國際視野及創投網絡,譬如預見新創計畫(Vision Program)提供創業團隊能融入、沉浸於國際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的機會,藉由生活體驗及進駐加速育成中心與國際上新創公司之密集互動,激發出新的創意思考與商業模式,進而與國際市場需求緊密扣合,將學研成果進一步產業化。

創新創業解決中小企業痛點

  由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所培育的智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Moldintel)是來自於中原大學的創業團隊,他們專注於射出成型先進製造技術的研發,目標是打造射出成型智能無人化的解決方案。由於此產業在臺灣普遍存在高度依賴人工且經驗傳承不易的問題,主要原因有:操作機台的人如果輸入參數產生誤差,便會造成材料浪費,每家工廠在生產線設立時都需要花費許多成本在調整機器參數,經過多次調整最終才能讓生產效率穩定。再者,一條產線往往需要由不同廠牌的機台組成,因此,要養成一位經驗豐富且擅長調整校正不同廠牌機台的師傅,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當射出成型產業考量人力成本而外移至其他國家或區域時,在生產線的設置上,將會遭遇到前述的問題。智穎智能創辦人張詠翔發現,運用大數據與雲端運算的技術,可將師傅的經驗轉換為可參考的數據,在製造不同形式的產品時快速提供合適的參數,相較過去可節省約80%調整時間及次數,有助產業提升競爭力(張詠翔,2020)。加入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後,Moldintel進行技術商業驗證,在業師鼓勵下擴大與工廠的接觸與合作,更有效率地進行市場調查,評估消費者需求後,建立更好的商業模式吸引傳統產業投入轉型升級。

  另一個解決中小企業痛點的案例,來自於預見新創培育的谷林運算。走進臺灣傳統中小型製造業工廠,常可見到人工監控設備或機台運作的情況,甚至透過紙本、人工的方式紀錄,對於設備的數據分析與資料保存並不方便,如果碰到筆誤或是機台異常,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工進行校正或異常排除。谷林運算(GoodLinker)創辦人馮輝譯( Ethan Feng)開發一套遠端監控系統,提供企業以低成本的訂閱服務方式,達到設備數位升級,讓生產方不需雇用監控專職人力,也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手機 APP 監控機台運作進度,省下人力支出,更能藉此追蹤產能,以提升整體作業效率。

  為了快速成長,谷林運算參與科技部的預見新創計畫,向業師學習開發國外業務,包含當地人文、文化、談生意方式、當地新創生態與產業概況等,藉由計畫資源短期內提升在東協市場的曝光度,吸引了當地藥廠、鐵架廠的進一步詢價。

  未來,臺灣的經濟發展將更需要透過「國家創新創業體系」以提升生產力,而科技部也將持續挖掘學研新創,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有經濟效益的產品或服務,進而達到提升經濟成長與發展優質生活等目標。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