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臺灣科技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針對臺灣參與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 FITI)共2,701支創業團隊,統計這些入選不同階段團隊的背景特質。結果發現,由於生醫類的產品或服務牽涉人的生命健康,市場對於創新的接受度相對保守。因此,生醫類的創新較集中在技術端的深化與突破,晉級初選的隊伍,更多是同一科系、同一學校等專業同質性較高的成員背景。創新科技類較強調技術的跨域整合與應用、找出技術的新商業模式。因此,晉級隊伍更多具有跨不同科系、不同學校的團隊成員。雲端服務類則是介於生醫類與創新科技類之間,晉級隊伍有同科系、同學校的成員,也有不同科系,不同學校的成員加入。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From IP to IPO Program, FITI)是由科技部指導,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執行。以輔導及媒合生醫、通訊、理工等領域師生創業需求出發,提供為期半年的培訓,包括團隊建立、溝通訓練、合作與分工的實務演練,以增進新創團隊之營運、團隊合作、商業模式思考、創業資金獲取與運用等各項能力,並期望順利進入市場。統計自2012~2020年間,科技部所推動的FITI以及萌芽、價創等創業計畫,共扶植319間新創公司成立,補助經費總計48.42億元臺幣,達成市場總募資額92.35億元新臺幣。
能創業成功進入市場的團隊,除找到市場未被滿足的機會(unmet need)外,團隊成員之間組成關係也是創業成功與否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相同領域背景的團隊成員,較能加速該專業領域的技術深化與突破,而不同領域背景的團隊成員,更能夠啟發更多的跨域應用方式,找出技術跨域應用新商業模式。
為了解創業晉級隊伍之團隊成員背景特質,本文將針對臺灣2013年~2021年間,申請參與FITI創業比賽共2,701支新創團隊中,與通過歷屆評審委員篩選晉級初選的383支創業團隊進行比較,利用統計找出這些晉級團隊的團隊組成特質。結果發現,在生技醫療、創新科技、雲端服務等三大創業領域,晉級團隊在團隊成員專業領域背景方面,呈現出不同的團隊合作特質。
首先,生技醫療類入選晉級的創業團隊中,其成員越集中在同一學校,甚至同一科系,其晉級的機率明顯越高。由於生醫類的產品或服務牽涉到人的生命健康,需要通過不同監管單位的認證,市場對於創新的接受度相對保守。因此,生技醫療類的創新較集中在技術端的深化與突破,晉級初選的隊伍,更多是同一科系、同一學校等專業同質性較高的成員背景。
其次,創新科技類入選晉級的創業團隊中,則呈現出更多異質性的團隊成員組成。創新科技類市場發展相較,與技術的深化與突破,更強調技術的跨域整合與應用、找出技術的新商業模式。因此,創新科技類的晉級隊伍更多是跨不同科系、不同學校的團隊成員。
最後,雲端服務類則是介於生技醫療類與創新科技類之間,由於雲端服務同時需要智慧科技的深化與突破,同時也需要透過跨域整合,找到創新應用的新商業模式,因此,雲端服務類的新創團隊需要有同科系、同學校的成員,也需要有不同科系,不同學校的成員加入。雲端服務類的晉級隊伍在統計數字方面,也符合這個推論。
我國自2011年起開始推動學術創業活動,截止目前為止持續協助校園師生完善加速實現創業夢想的平臺,在整合眾多創業生態人脈與資源下,期望協助新創團隊獲得豐富的新創資源及與人脈鏈接的機會。最後,除鼓勵校園師生參加學術創業相關活動外,也建議創業團隊考量創業的行業類別,善用同質性、異質性背景成員之間的團隊合作,提升自身創新技術深度及應用市場潛力,為整體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