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數位國家創新生態系----臺灣智慧產業應用
繼台積電的先進矽晶圓製程技術成為臺灣的護國神山之後,大家也在尋找下一座護國神山或護國神山群,有不少人將眼光放在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學院院長,正是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開山鼻祖,從臺灣最早成立的砷化鎵元件生產公司漢威光電開始,創新創業就與他結下不解之緣。張翼教授從事化合物半導體研究三十多年,是國內少數專家,從元件長磊晶、製程、到模組構裝,均有深入研究。近年來更大力投入氮化鎵元件與製程研發,除拿到科技部價創計畫之外,更積極將研發成果商業化,分別創立從事長磊晶的鎵聯通科技與從事氮化鎵元件製造的易達通科技,專攻5G、車用、國防與航太等領域之應用,堪稱藉由創新創業將學界研發成果商業化的最佳典範。
透過漢威光電,培養臺灣砷化鎵產業人才
漢威光電1992年成立時,就延攬1990年自美國回來臺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任教,具業界實務經驗的張翼教授擔任顧問,提供技術諮詢,協助培訓砷化鎵產業技術人才。當時無線通訊僅限國防用途,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連基礎薄弱。張翼所指導的學生是在漢威光電所培訓的三五族微波產業人才,先後成立全訊、全新、宏捷等公司,帶動臺灣砷化鎵電子元件產業的熱潮,也成功奠定臺灣在全球砷化鎵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
運用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逐步擴大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規模
2000年之後,張翼教授逐步將重心轉移至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全球半導體巨擘Intel公司當年在全球遴選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合作對象時,看到張教授的實驗室從材料、製程到整個測試設備一應俱全,當場大感驚訝。當時美國連史丹佛、柏克萊等知名大學,也沒有這樣完整的砷化鎵研究設施,於是決定跟張翼團隊展開五年合作計畫。此合作首創國內III-V/Si 整合技術之研發,其後又與TSMC 展開長達五年的相關研究,並協助台積電成立GaN功率研究部門,為今日台積電氮化鎵功率元件代工事業之濫觴。
除了Intel與TSMC兩家指標企業之外,多年來張翼教授還與Panasonic、Sharp、Samsung Cheil、Entegris、Quinstar、Malaysia Telecom、Veeco、Ulvac 等國際企業合作。另外,他更善用這些國際合作所衍生的自主研發成果,協助國內公司 (如漢威光電、聯鈞光電、典琦科技及光環科技) 成立新事業部或衍生新公司,從事GaN相關磊晶或元件的製作與生產,促使國內企業得以跨入這個新興科技領域,為臺灣產業界投入新的成長動力。
對於將具創新性的學研成果外溢,以擴大產業規模,張翼教授也是成績斐然。2005-2020年陽明交大「產學技術交流卓越貢獻獎」,張教授拿了九屆金雕獎(頭獎),並獲得陽明交大「產學貢獻終身榮譽獎」。近十年來張教授在技術與專利授權金及產學計畫的實收金額已超過四億三千萬元。除獲得科技部「傑出技術轉移貢獻獎」、經濟部「大學產業經濟貢獻獎」、「產業創新學術獎」之外,產學成果更是陽明交大第一,對陽明交大的技術/專利移轉績效做出卓越實質貢獻。
以創業持續將學研成果外溢,促使整體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
除了幫助產學合作的企業成功之外,張翼教授也親身實踐創新創業之精神,希望將保留在手上的頂尖學研成果,轉化成具商業價值的尖端技術,使臺灣化合物半導體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成為國際技術重鎮。近年來,在科技部價創計畫支持之下,張教授協助成立兩家氮化鎵新創公司,一家為鎵聯通科技,主要生產射頻元件用氮化鎵磊晶片;另一家為易達通科技,主要生產5G與微波通訊用氮化鎵射頻元件、功率放大器及模組。這些都是使用陽明交大自行研發之最先進技術所成立的高科技公司,期能帶領臺灣進入另一波化合物半導體微波通訊產業之高潮。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