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藍光,好嗎? 藍光對知覺與認知的影響
作者
李長晏簡介
李長晏教授於1999年取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2004年獲聘於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6年轉入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2012年擔任該所所長。專長在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區域治理、都會治理等領域。目前聚焦於地方創生、韌性城市、水―糧食―能源政策鏈結治理、跨域治理等議題研究,乃是國內專注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研究的專家。
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文章來源
https://rdnet.taichung.gov.tw/1696057/post-
標籤
-
分享文章
基於國際授權條款4.0,您可免費分享此篇文章
地方創生是以人為核心,強調「人、產、地」三位一體的中心思想,藉由在地特色的「三認」、在地產業的「三創」及在地發展的「三生」以協助地方發揮特色,吸引產業及人口進入,繁榮地方社會。國立中興大學李長晏教授借鏡日本推動永續發展目標與地方創生整合運作經驗,協助臺中市永續發展目標和地方創生示範區目標相對接,以研提實質有效的臺中市地方創生示範區與整合策略之建議。同時規劃「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臺」,組建「地方創生在地聯絡網」,透過產、官、學、研、社共同協作解決在地問題,提升地方創生成功率,進而打造臺中市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2019年是臺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地方創生是以人為核心,強調「人、產、地」三位一體的中心思想來規劃、設計與管理,藉由認識、認知、認同在地特色的「三認」,振興在地產業的創意、創新、創業的「三創」達到設立或擴增規模,進而帶動地區生活、生態、生產等「三生」的全面性發展,期盼藉由人口移居、青年返鄉、企業投資來留住地方逐漸流失的人口,以均衡健全臺灣的發展與改善調整社會結構。換句話說,地方創生就是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歷史人文及風土民情,讓各地能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依自身特色發展地方經濟,緩和人口過度集中都市之趨勢。
李長晏教授借鏡日本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地方創生事業整合運作經驗,協助臺中市SDGs和地方創生示範區目標相對接,以研提實質有效的臺中市地方創生示範區與整合策略之建議,如圖一。同時規劃「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臺」,盤點和設計臺中市大學社會責任(USR)和企業社會責任(CSR)資源鏈結模式,系統性的導引大學和企業的資源和能量,協助臺中市地方創生示範點規劃,執行輔導提案及政策推動,與臺中市政府共同打造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圖一:霧峰區地方創生SDGs示範事業
資料來源: 轉引自臺中市地方創生社會責任與聯合國SDGs協作治理機制規劃研究(2010:95)
李長晏教授和他的團隊運用「深度訪談」、「焦點團體交流會」和「地方創生事業提案輔導、審查作業及說明會」等方法,首先,依據臺中市的豐富資源量身訂製,提出以「實現居住正義」、「提高結婚率與出生率」及「增加社會福利」為願景的「臺中市地方創生綜合戰略」,透過「地方創生專案管理平臺」整合中央、市府局處及區公所資源,並鏈結大學和企業社會責任資源;同時也建立「在地聯絡網」,輔導、審視各區地方創生事業計畫和地方創生計畫之執行與控管;並建構臺中市地方創生的推動流程和地方創生績效評估的機制。其次,就日本地方創生SDGs和社會責任的啟示,提出以SDGs的再聚焦、土地使用的法規調適、企業投資的誘因與社會責任、大學團隊的協助與社會責任及以鄉鎮市區為基礎的重新思考等五大主軸來分析日本的地方創生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此外,針對中西區、新社區及霧峰區三個示範區地方創生提案,李長晏教授和他的團隊前往當地探勘及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以霧峰為例,為讓科技成為當地方創生神助力,分別與霧峰區長、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霧峰文化觀光協會執行長、六股社區理事長、萬豐社區理事長、桐林社區理事長等商談地方創生計畫與構想,組建「地方創生在地聯絡網」(如圖二),更創新提出「柑仔店2.0平臺」構想(如圖三),有效利用科技規劃霧峰區地方創生事業,希望透過電商平臺雲端銷售方式,協助社區行銷特色產品,活絡在地經濟發展。近來典型農村型社區霧峰更積極地發展養生農業,深厚的文化底蘊脈絡對當地精神進行創新詮釋,並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打造了霧峰「先驅之城」文化品牌。
圖二:霧峰區地方創生在地聯絡網
資料來源: 轉引自臺中市地方創生社會責任與聯合國SDGs協作治理機制規劃研究(2010:90)
圖三:擴充實境柑仔店2.0構想
資料來源: 轉引自霧峰區地方創生事業提案計畫書(2010:52)
未來臺中市政府應整合相關資源,加速「地方創生協力隊」、「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地方創生青據點」的推動,讓更多年輕人投入地方創生產業,成為主要推手,傳遞地方創生「讓家鄉找回孩子,讓孩子早回家鄉」的深度意涵。李長晏教授也表示,未來地方創生計畫需借助地方創生專家輔導團專長,並透過中央、地方及民間三方合作,才能見到更多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在臺灣各地開花結果。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