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後重塑 全球12大潛在新經濟與社會變化
作者
李正通、林倞簡介
李正通,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林倞,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助理研究員
單位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標籤
-
分享文章
基於國際授權條款4.0,您可免費分享此篇文章
美國於2018年起針對中國採行多項措施,範圍涵蓋貿易、金融、軍事、科技等方面,包括多次加徵關稅、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派遣軍艦航經南海、舉行大型聯合軍演、先後將華為等多家中國大型科技相關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以管制科技輸出等,可見美中衝突雖始於經貿,但實際上是兩國企圖爭奪未來區域甚至全球影響力的體現。由於科技在產業經濟、社會以及國防軍事等層面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尖端科技的研發布局,也因而成為各國的焦點。
美中科技對峙過程概要
近期的美中科技對峙(圖1)可謂始於習近平的強國說,這引起了美國對中國科研發展帶來威脅的警覺。2018年美國隨即以修訂實體清單(entity list)限制中國對美國零組件與技術的採購,2019年12月,瓦聖納協定(Wassenaar Arrangement)增列的出口管制清單,使中國企業購置關鍵半導體設備(如極紫外光微影設備等)受到阻礙,白宮還在2020年10月發布《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強調美國未來的研發須以國家安全為前提,並確保美國的技術優勢;中國方面,則相繼於2020年的9、10月,以《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出口管制法》進行反制。
圖1:近年美中對峙行動時間軸
美中科研投入產出比較
為何中國科研發展會引起美方關切?以下從科研的投入與產出進行觀察。圖2為2014~2018年間美中企業或政府研發支出(科研投入)的比較,從中可以發現,中國政府及企業部門科研投入持續增加,儘管至2018年為止,其政府部門研發支出與美國還有一段距離,然而由於科研發展高度仰賴研發人才,而中國人力成本低於美國,因而可以較低成本進行科研活動,在企業部門方面,2018年時,兩國總金額已非常接近;當考量上述人力成本等條件,中企的威脅可見一斑。
圖2:美中研發支出比較(百萬美金,購買力平價當前價值;來源:OECD)
另一方面,如以具有學術成就代表性的「高度被引用論文數量」(代表科研產出)進行比較時可以發現(圖3),2010至2019年間,相較於美國產量的微幅線性增加,中國產出呈現爆發性成長,並在2019年時逼近美國。從以上的投入產出比較,不難體認到美方的危機感。
圖3:美中高度被引用論文比較(來源:Clarivate Analytics)
科技戰帶來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美中兩強在貿易乃至於科技面向的對峙與競爭,為我國帶來許多挑戰,產業供應鏈重組及科技能量發展即為其二。以前者來說,各國為降低對關鍵產品(包括藥品、醫療器材以及具戰略重要性的產業)集中依賴單一國家的風險,將要求產業逐步將製造部門由中國分散至全球各區域。就後者而言,由於科技對經濟、社會、國防軍事發展的重要性,中國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入其「十四五計畫」,美國拜登總統除以行政命令針對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稀土和藥品等四類戰略物資供應展開審查外,並在近日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暫行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中,表態重視科技研發投資以維繫其領導地位,可見美中在新興關鍵科技上的競爭態勢仍將持續。
筆者以為,面對美中科技競逐,我國一方面應擴大科研投入,並強化我國與美、日及歐洲先進國家科研夥伴關係,以確保甚至擴大關鍵產業(如半導體)優勢;另一方面,應加強機敏科技保護,評估現行機制是否應調整。如此,以「加強研發」及「防止外流」來形成更多如同「矽盾」一般的「科技盾牌」,同時將我國融入國際尖端科研合作網絡,以科技能量來提升國家競爭優勢,也為國家安全帶來貢獻。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