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JavaScript為基礎功能,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臺印尼族群文化與社會科研中心維運計畫」的運作與經驗

:::首頁 / 人文社會 / 「臺印尼族群文化與社會科研中心維運計畫」的運作與經驗
「臺印尼族群文化與社會科研中心維運計畫」的運作與經驗

  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執行科技部「臺印尼族群文化與社會科研中心維運計畫」,秉持著以人類學「促進不同社會、社群間的相互瞭解」為最高宗旨,推動各類臺灣與印尼兩國社會間增進認識與相互瞭解的活動。考量(1)當地族群組成、(2)族群關係、(3)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模式等三個條件,選定印尼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市的丹絨布拉大學(以下簡稱丹大)作為合作對象,在該校成立「臺印尼東南亞族群文化與社會海外科研中心」,展開各項交流活動。

  自計畫執行以來,我們以「臺印尼交流中心」自許,參與對象不侷限於本校,除了兩國學者間的交流外,如何紮根年輕學子的學習與認識也是本計畫關注的重點。我們分別與丹大共同合辦兩次國際暑期學校,內容涵蓋環境保育、觀光、部落文化與傳統建築等領域;以及透過辦理國際工作坊,帶來婆羅洲上的印尼、砂勞越學員與師生,以臺灣的部落培力與文資保存為主軸,結合課程與參訪,讓學員認識臺灣部落組織發展運作以及東部文化資產的復甦振興案例。

  人類學研究講究細膩的人際接觸與「Been There」的實際參與感,雖然計畫僅進行三年,但每一個帶有溫度的交流已擴大、深化,作為唯一設置於印尼的海外科研中心,本計畫確實扮演臺印尼之間的交流橋樑,待疫情趨緩,國境重啟之日,所累積的成果與能量將大綻光芒。


  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所執行的「臺印尼族群文化與社會科研中心維運計畫」,是科技部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所推動的第一期補助中,唯一的人文社會科學計畫。秉持著以人類學「促進不同社會、社群間的相互瞭解」為最高宗旨,推動各類臺灣與印尼兩國社會間增進認識與相互瞭解的活動。

  臺灣原住民是臺灣與島嶼東南亞地區,在族群、文化的親緣性上最重要的聯繫,不論是文化或語言,都具有共同的根源,甚至在面對當代全球政經處境上,也面臨許多類似的挑戰。而印尼是全世界使用南島語人數最多的國家,人口超過二億五千萬,基於本團隊過去將近二十年在婆羅洲島上馬來西亞(砂勞越)以及印尼(加里曼丹)兩地的田野調查所獲得的理解,考量(1)當地族群組成、(2)族群關係、(3)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模式等三個條件,選定印尼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市的丹絨布拉大學(以下簡稱丹大)作為合作對象,在該校成立「臺印尼東南亞族群文化與社會海外科研中心」,展開各項交流活動。

  自計畫執行以來,我們以「臺印尼交流中心」自許,參與對象不侷限於本校,共辦理了四次本校、靜宜大學、高雄科技大學教師與丹大的互訪與演講;兩次本校同學赴印尼參與兩校合辦的暑期學校;一次丹大以及馬來西亞砂勞越大學師生來本校參加的國際工作坊,以及一次接待受到「臺灣獎助金」資助的印尼大學人類學者來臺灣進行的訪問研究,促進印尼大學與臺灣學術界與部落、原民藝術家未來的交流契機。此外,也提供原住民族委員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業諮詢,並協助史前館館員赴印尼採集文物。

  除了學者之間的交流,如何紮根臺印尼兩國年輕學子的學習也是本計畫關注的重點,計畫期間,本校與丹大共合辦兩次長達十天的印尼國際暑期學校,除了臺、印尼之外,還包含了來自日本、馬來西亞、汶萊等地的師生參與,主題包含「紅樹林的觀光與保育」(2018)、「長屋與印尼達雅族文化」(2019),以及原訂今年舉辦的「馬來皇宮與聚落文化」,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遲。參與的同學,不只是在全英語的環境中親身體驗異國生活與田野經驗,也得在期末簡報,比較印尼與臺灣南島民族傳統生活與當代處境的異同。整個訓練不僅扎實,學員們也在朝夕相處下,對彼此的文化與國情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另一方面,我們也透過辦理國際工作坊把婆羅洲上的學員與師生帶進臺東。依據本團隊的研究,當前島嶼東南亞,包括馬、印兩國仍著重經濟發展,永續經營與社群培力尚在起步階段。因此「2019南島原住民族群文化資產、社區培力與永續經營國際工作坊」以臺東為中心,以臺灣發展有成的部落培力與文資保存為主軸,結合室內課程與部落參訪,讓學員認識臺灣部落組織發展運作以及東部文化資產的復甦振興案例。這次的活動收穫甚豐,同為南島語族的印尼與砂勞越學員對臺灣南島語族感到一種「異地家鄉」的文化熟悉感,同時深受臺灣在部落培力與文化保存方面的啟發;而臺灣學員包括本校學生外與校外人士,共同擔任文化大使規劃活動招待國際學員,透過生活細節的照料與飲食的安排,深刻地瞭解伊斯蘭文化以及島嶼東南亞族群的多元與差異。

  人類學的研究講究手工般細膩的接觸與「Been There」的實際參與感,或許在成果的KPI的數值上並不磅礡,但卻充滿豐富的人文細節。我們把人類學的精神帶入每一個交流與課程的設計中,雖然計畫僅進行三年(今年受疫情影響,多數交流計畫將延至2021年辦理),但每一個帶有溫度的交流已經漸漸的擴大,在與丹絨布拉大學的合作方面,除了既有計畫外,將擴大至國際研討會與學術期刊的出版。所接待的雅加達印尼大學學者返國後正籌備未來兩校教師與學生的研究互訪以及相關民間社團的交流;與馬來西亞的砂勞越大學之間的MOU簽訂也在協議之中。作為唯一設置於印尼的海外科研中心,本計畫確實扮演臺印尼之間的學術交流橋樑,許多計畫中與計畫外的合作方案,都在發酵籌備中,待疫情趨緩,國境重啟之日,便可以全速啟動,所累積的成果與能量亦將大綻光芒。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