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的新興太陽能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作者
陳建雄,高李恩,&車良源簡介
陳建雄教授任教於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他的跨領域研究包含人因工程設計、工業設計、使用者經驗研究及互動介面使用性工程。
單位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標籤
-
分享文章
基於國際授權條款4.0,您可免費分享此篇文章
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是需要全球共同努力、長期去克服的挑戰。綠能空氣守護者為一空氣清淨公共設施,以行道樹為概念樹立在城市道路間,並可設置於無需土壤的地面。此設計主要藉由太陽能供電方式以及靜電吸附原理對空氣進行清潔過濾,且利用回收雨水來沖洗設施內部的吸附壁,透過這些綠色能源帶動整體系統運作,以因應城市永續發展目標。而每個設施設立點都可視為空氣品質偵測站,即時回報各區PM2.5的數值,若數值偏高,則可連結鄰近站點設施同時加強清淨周圍的空氣,確保時時給予市民一個乾淨的呼吸環境。
萬物仰賴陽光、空氣、水這三大生命要素。空氣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空氣中的PM2.5不僅會導致人類呼吸道健康問題,也會提高其他慢性疾病如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腸道發炎等風險,甚至對氣候變遷、水循環、農業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良好的空氣品質對於維持生態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在智慧城市發展項目中更是焦點所在。
目前,空氣污染問題持續籠罩全球,且正無聲無息地侵襲人們的健康。根據2020年6月22日由IQAir統計的空氣品質城市排名,台北市(AQI:37)、高雄市(AQI:25)分別排名第48名與第66名,空污嚴重程度高於香港、柏林、紐約等城市。雖然境外的空氣污染防不勝防,但境內污染如交通排放仍是我們可以著手改善的範圍。在每天交通流量龐大的城市中替用路人的空氣品質做把關,不僅行人與機車騎士受惠,樓房在通風時也能有更好的辦公及居住環境。
面對空污,現有的解決方案除了減少污染源外,許多建築師都思考在城市中建立大型除霾塔或吸附塔以大範圍清淨空氣。然而此措施的建造成本高、需有足夠的空地,且清淨範圍依然有限,無法真正深入受污染的街道樓房中,在第一線把關人們的健康。
行道樹乃城市裡天然的清道夫,透過設計轉化,空氣清淨設施也能如同行道樹般遍植於城市各個角落。以「有樹的地方就有新鮮的空氣」為意象,此空氣清淨設施外觀就像樹一樣,造形特徵亦有相應的功能。其樹葉頂部有太陽能板,可以將日照轉換為電能,使空氣中的懸浮粒子透過靜電原理吸附於樹幹內徑,且雨天時能透過雨水匯入樹幹內徑進行沖刷,達到自潔效果;而其葉面下具有照明功能,供遮陽及夜間照明之用,樹頂下的色環則會顯示當地所偵測之空氣污染程度。設施在白天交通繁忙時段可進行空氣清淨功能,而在夜晚閑靜時段可提供照明,並可作為空氣監測站之用,定時回報當地空氣品質數據。
而此設施之應用不只在人行道與行車中島,在難以整備植栽壤地之樓頂或有地下設備的路面也可裝設,使空氣清淨及偵測的範圍得以提升,處處落實環境保護的責任。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