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病下民眾與醫護的心理衝擊—正視焦慮與過勞
「成大全校有1萬1千多個QR Code,就連會議室的椅子也有專屬的QR Code能掃描!」 國立成功大學蘇慧貞驕傲的介紹,成大創全臺校園之先,為此次疫情設計的建築物足跡掃描系統,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紀錄大家在校的行動軌跡,共同守護教職員生和所有造訪校園民眾的健康與安全。
4月份的臺南已艷陽高照,不見春日的乍暖還寒,GASE中心走訪成功大學,學生們閒適地在榕園席地而坐,上課場域延伸到風和日麗的優美校園。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已持續超過2個月,其中國內大專校院首例的師生確診病例,出現在成大,但校方挾著醫學優勢火速因應,擴大追蹤範圍,一連串高效率的公衛科技防疫,讓校園至今仍維持正常運作。
疫情未起前敏銳判斷 啟動新冠肺炎衛教、延後開學、遠距教學
蘇慧貞校長表示,疫情爆發至今,校方自始的目標就是,讓校園生活的學習研究盡可能的不受影響,持續進行!蘇慧貞出身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環境衛生科學博士,謙遜地說,自己專業非疾病傳染;校務順利運作的主因歸功於成大堅強的團隊。
不過憑藉著公共衛生的敏銳度,早在1月中旬,處事明快的蘇慧貞已有初步方針,「今年成大進行的第一場教職員教育訓練,就是新冠肺炎的衛教安全!寒假前夕,臺灣尚未有疫情,但我要確保寒假在校值勤的同仁能足夠的知識,保護自身健康,因此緊急拜託成大醫院的感染控制護理人員,為校安人員上課,並清點衛保中心的防護衣數量,準備妥當後,才放心開始寒假值班。」
春節後的上班日,成大即召開防疫會議,率先公告延後兩周開學。不少歐美大學全面停課實施遠距教學,臺灣目前疫情控制得宜,多數大學仍維持實體和線上課程並行。成大本學期全校有300多門課程提供線上學習課程應變方案,其中遠距教學課程共40多門課程,是去年同期遠距教學課程的4倍。蘇慧貞指出,遠距、線上教學的挑戰不在於硬體設備,而是科技設備怎麼去面對新的教育型態?校園學習的意義在於,感受到團體學習的溫暖;因此實施線上課程後,也刺激老師們設計更有創意的授課,讓學生能有感動。
搶先疫調 建立精準足跡資料 連會議座椅也納入
作為全臺大專校院第一例師生確診病例的校園,成大的迅速應變備受好評。3月16日晚上11時多獲知有學生確診,第一時間先跟成大醫院感染科、護理科擬定計畫,執行疫調,搶在第一時間阻斷接觸鏈,17日凌晨緊急發簡訊,通知修相關課程學生改為線上教學、自主健康管理,提早告知接觸者並展開防疫作業。
蘇慧貞說,因應防疫發展所需,校方建置了建築物足掃描系統,全體教職員工生與訪客需填寫健康關懷問卷,所有人進入建築物必須先掃描QR-Code,大型會議室、大型講堂每個座位都新設專一的QR Code,入座先掃碼,建立精準明確的足跡資料。「校方向師生承諾,這些資料僅用於防疫,建立信任公約。1月至今,校方共修正了4版不同的問卷內容,掌握2萬多人完整的旅遊史和足跡資料,隨著疫情發展,及時作出防疫決策。」
善用社群媒體實踐USR 展現Taiwan is helping
當防疫變成長期抗戰,成功大學堅守校園防疫之際,也致力實踐大學社會責任。除了上述的軟體技術,成大亦善用社群媒體科技,與社會對話。3月底至今,統整校內心輔、學術、研究資源,在校園粉絲專頁直播一連串「COVID-19專業宣導與師生座談會」、「與毒共存-疾病的科技、治理與社會講座」;4月21日亦攜手科技部、教育部及衛福部於共同辦理2020年新冠肺炎線上國際論壇,展現Taiwan is helping,討論全球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防治經驗、科學防疫與醫藥合作研發等。
蘇慧貞強調,大學必須轉譯知識,成為社會對話基礎,「大學如果不能讓社會依靠,何以為大學?大學取之於社會,就要和社會的脈動、困難有所結合!」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