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則石見 — 多元衛星產製測量島礁近岸水下地形
作者
洪慶章 & Kamal Ranatunga簡介
洪慶章博士目前為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研究興趣為海洋碳循環機制及浮游生物群落組成;Kamal Ranatunga博士為設立於斯里蘭卡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大學動物系(水資源管理項目)之「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主持人,研究興趣為海洋生態、沿海污染及沿海資源管理。
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斯里蘭卡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大學-
標籤
-
分享文章
基於國際授權條款4.0,您可免費分享此篇文章
「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於2019年成立,並於斯里蘭卡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大學(University of Sri Jayewardenepura)設立中心辦公室,藉由中心運作有效促進兩國學術交流與合作,相關研究成果亦將回饋作為全球環境變遷下因應方案參考。中心團隊亦致力於研究及釐清斯里蘭卡潟湖及沿岸的珊瑚白化、魚群死亡及生產力低落等現象,挑選尼甘布潟湖作為研究的起點,尼甘布潟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漁業、觀光及碳匯功能;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在濕季時,降雨可以將大量的懸浮、有機物質及家庭廢棄物傳輸至沿岸,並對海洋生態帶來明顯的影響。此外,尼甘布飯店旁的潟湖亦發現溶氧過低的現象,此調查結果有利地支持Dahanayaka博士等人於2012年發表的乾季魚群死亡研究。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洪慶章教授與斯里蘭卡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大學動物系Kamal Ranatung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一同自河口、與濕地,溯及臨近海灣採集樣品。
斯里蘭卡,賦予眾人印象爲當地盛產的錫蘭紅茶,而此地亦具有富饒的生態資源,於本地魚市場,隨處可見碩大的螃蟹及鮮蝦,每年數以萬計的觀光客造訪這座海上珍珠之島。近年來全球暖化、海洋酸化及環境變遷等衝擊,同為島嶼型態的台灣與斯國兩地,於生物資源與海洋生態系統皆面臨相當大的挑戰,躍升為國家管理層級的關注焦點並成為重大的研究課題。透過科技部的協助,兩國於2019年在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大學設立了「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
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於斯里蘭卡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大學揭牌成立
基於斯里蘭卡西部沿岸珊瑚白化事件頻傳,尼甘布及其他地區的潟湖魚群死亡事件備受矚目,亦被大肆報導,但因缺乏沿岸地區長期觀測資料,難以探究其發生主因。洪教授團隊致力於研究該事件發生之主因,故選擇在漁業、觀光及碳匯佔了重要地位的尼甘布潟湖作為先鋒研究區域。此潟湖因人口集中與匯集了工業化地區的大量營養鹽及有機物質,致使潟湖水質惡化,高含量營養鹽及有機物質排入近岸沿海地帶,對潟湖外的海洋生態系造成威脅,亦對潟湖出海口周邊紅樹林生態的固碳功能構成影響。因此,本團隊將對尼甘布潟湖及鄰近的上游水域,進行水文及營養鹽之調查研究。
設置於尼甘布潟湖的連續監測儀器,監測項目包含溫度、鹽度、溶氧、二氧化碳分壓及酸鹼度。
針對乾濕季尼甘布潟湖及鄰近沿海水域的水文、溶氧、總懸浮顆粒、營養鹽、葉綠素甲、顆粒性有機碳及顆粒性氮物質進行資料收集。調查結果顯示,潟湖的上游水域皆呈現低溶氧。乾季時,氮磷比呈現高值,顯示磷酸鹽可能為潟湖內的限制因子;於潟湖的沿海區域,氮磷比則呈現低值,則硝酸鹽為該區域的限制因子。濕季時,磷酸鹽於潟湖內及沿海區域皆為限制因子,顯示濕季時的降雨會將含氮的廢水、肥料殘留物及有機氮從潟湖排入海岸,並帶入大量的懸浮、有機物質或垃圾至沿海地區,進而對海洋生態系產生顯著影響。此外,飯店旁的潟湖也發現溶氧過低的現象,此硏究結果有利地支持Dahanayaka博士等人於2012年發表的乾季魚群死亡事件。我們推測可能因人爲廢棄物直接排入潟湖中,衍生出幾乎缺氧的環境;Dahanayaka博士則認為因河口的狹窄、流量減少,使大量的藻類生長並導致魚群瞬間死亡。故探查導致優養化與魚群死亡的原因成爲未來重要的硏究課題。
總述調查結果,強降雨將大量的營養鹽及懸浮物質帶入潟湖及沿海區域,而這將對海洋生態系構成潛在威脅。洪教授認爲,需建立一個連續的水文和懸浮物質監測系統,並對營養鹽及生物地球化學參數深入硏究,以對斯里蘭卡西海岸的珊瑚白化或魚群死亡事件提供解答。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