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JavaScript為基礎功能,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

衛星遙測大氣氣膠 有效掌握空氣品質

:::首頁 / 工程技術 / 衛星遙測大氣氣膠 有效掌握空氣品質
衛星遙測大氣氣膠 有效掌握空氣品質

  根據十年長期地面實測資料、單峰型態的氣膠消光廓線及對數常態分布之特性,同時考量季節性行星邊界層與近地表均勻混合高度之變化,以氣膠光學厚度和行星邊界層高度建構合理的氣膠垂直分布,驗證之相關係數達0.9,且前瞻應用於衛星在區域性三維氣膠空間分度之建構,克服現階段國際上之限制。整體而言,本研究技術具有創新資料、前瞻應用、低成本高效益及全球實用性等面向之突破貢獻,充分發揮衛星遙測之最大效益,以彌補現行地面與衛星觀測之不足,可有效掌握空氣污染時空之變化。


  大氣氣膠(空氣污染物)不僅影響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亦危害人體健康,被喻為沉默的殺手,因此空氣品質的監測與評估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尤其是近地表的懸浮微粒(PM2.5);然受限於地面測站觀測點位與數量,具大範圍觀測優勢的衛星遙測便成為最佳選擇,其中最關鍵的技術即在於氣膠垂直分布之獲取與污染成分之辨識,也是現階段全球衛星遙測地表PM2.5極待突破之主要限制,本研究針對衛星遙測之應用提供氣膠垂直分布之擬合。

  根據地面實測單峰型態的氣膠消光廓線與對數常態分布之相似特性,本研究檢驗十年的地面光達實測資料,並藉由程式的擬合與迴歸分析,針對關鍵的氣象參數(氣膠光學厚度及行星邊界層高度)建立與對數常態分布參數(對數平均與標準差)之轉換模式,同時考量季節性行星邊界層與近地表均勻混合高度之變化,以獲取更準確之近地表氣膠,成功建構出合理實用的氣膠單峰消光廓線擬合模式。模式擬合結果與地面光達實測資料之相關係數可達0.9以上(圖一),驗證了本研究之可行性。最後將研究模式應用於衛星觀測及氣象模式資料,成功地將臺灣地區二維平面的氣膠資訊提升至三維空間的分布(圖二c),結果與地面觀測PM2.5呈現良好的線性關係(圖二f),說明本研究模式對於衛星遙測在近地表氣膠(空氣污染)偵/監測效能有顯著的提升,對於臺灣地區空氣品質近即時之掌握有相當助益。

圖一:單峰型態的氣膠消光廓線擬合示意圖。
圖一:單峰型態的氣膠消光廓線擬合示意圖。

 

圖二:整合衛星觀測及氣象模式資料於氣膠三維空間分布之建構及近地表PM<sub>2.5</sub>計算之應用。
圖二:整合衛星觀測及氣象模式資料於氣膠三維空間分布之建構及近地表PM2.5計算之應用。

 

  本研究考量地表排放所造成空氣污染之垂直分布(單峰型態)與地表行星邊界層高度及排放總量密切相關,並根據長期地面實測資料所呈現對數常態分布之特性,探討對數常態分布主要參數(對數平均與標準差)轉換模式建構之可行性、合理性及實用性,獲得不錯之成效如下:

  1. 創新資料:可高頻次(每20分鐘)提供區域性或全球性氣膠垂直分布訊息,領先全球;
  2. 前瞻應用:僅需大氣氣膠光學厚度和邊界層高度即可獲取氣膠垂直分布,極具實用性,有利於地表準確空氣污染訊息(如PM2.5)之提供;
  3. 突破限制:提升衛星觀測二維平面氣膠資訊至三維空間之分布,為國際之先驅;
  4. 產業效益:應用現有衛星觀測與氣象參數,相對於數百萬等級的光達系統,具相當低成本高效益之產業實用價值;
  5. 貢獻國際:整合衛星觀測在建構區域性或全球性三維空間PM2.5初始場(圖三),克服國際上空氣品質數值預報主要之限制,提升全球空氣品質預報之準確性。 

圖三:三維空間PM<sub>2.5</sub>初始場在空氣品質數值預報模式之應用。

圖三:三維空間PM2.5初始場在空氣品質數值預報模式之應用。

 

 延伸閱讀-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相關文章

訂閱電子報以獲得最新資訊

填寫連絡資訊以取得每月發行之電子報